2023年阅读清单(读完):

历史与哲学

  1. 《大国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这本书讲述的故事集中在1991年的下半年,从不成功的政变开始。这意味着它不是一本从各个层面阐述苏联解体的文本,而更像一则特稿,对1991年下半年发生的事情做了精细的还原。这种还原利用了布什和时任美国外交官的档案和素材,并采访了当时除叶利钦之外的另外关键当事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领导人。从这为1991年之后身处加拿大的作者看来,一个庞大的帝国为何为突然解体,更多是内部原因。这本书更多意图从苏联内部的离心力,从加盟共和国和民族的角度提供结解释。这本书也为今日俄乌战争提供了一个注脚,苏联解体的直接导火索是乌克兰公投独立,而对“和平”的短期诉求,以及急于展开经济社会改革的诉求压到了其它长远设计,使得最大的两个加盟共和国并没有实质上妥善地解决民族和边界问题。
  2. 《日本近代思想史》 思想史的脉络截然不同于经济史,这本书是佩里叩关以来日本涌现的各种思想的一种扫描,类似于一种指南。但对于观其大略而言应该是不错的一本书。除了在东西之问、自我认同上的反复思虑外,从作者描述的围绕国体论的一系列冲突,诸多知识分子迫于时势或辞职或改弦更张,也可以让人想见,如今回溯起来纷繁复杂的思想潮流,在历史的大部分阶段未必是主流。对国家意志的遵从或者盲从(无论这种意志是军国主义的,法西斯式的,还是的自由民主的)占据了大部分人的思想空间。东亚国家在这一点上又是十分相似的。
  3. 《岩波日本史》 岩波是日本出版界最负盛名的品牌之一。这条日本史也都是大家之作,整套书可能有超过200万字。对于不是那么感兴趣的人来说,可以挑选其中的部分册子阅读。这些分册包括:
    • **《日本社会的诞生》**本册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讲述,一直到中国的隋唐时代之前,也就是推古女帝之前的时代。这部分可能并不为中国读者所熟悉,比如弥生人,绳文人等。每一个民族的自尊心可能促使他们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日本历史也是如此。很多西方学者基于语言学和基因方面的证据倾向于认为,日本人是朝鲜半岛移民的后裔;本书认为日本人既是朝鲜报道农耕民族的后裔,也与本土的绳文人进行了融合,这种描述显然也是正确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尚能在智人中流传,同为智人的弥生人和绳文人自然也会融合。从这一点看,本册作者仍秉持着公允和开放的观点。另外本册还有一些内容涉及到倭国与东汉,与魏,与南朝宋,以及朝鲜交往的历史,但有助于理解今日日本自我认知的形成,可能要留待下册。
    • **《飞鸟*奈良时代》**这可能是中国读者所熟知的时代,遣唐使故事的上半段发生的时代。就日本来说,也是奠定其在东亚朝贡体系中,与高丽、安南等不同地位的时代。在这个绚烂多彩的时代中,日本有大约一半时间在女皇帝的统治之下。但如果横向比较,日本社会的古代痕迹仍然明显,虽然仿照唐建立了律令制国家,即部族仍然有着强大的影响社会的力量。
    •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对应中国的唐末到宋朝约四百年时间,但本册读起来就不是那么轻松了。这主要是第一本册主要围绕皇室的变动来展开,对于对日本历史理解有限的人来说,光是搞清楚看上去非常相似的名字和错乱的谱系就很难了。“院政”这种奇怪的古代政治形式可能是日本独有的。
    • 《武士时代》
  4.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关于亚历山大的作品汗牛充栋,从希腊化时代和罗马时代开始,描述这位征服者的作品就络绎不绝,但其中不乏处于各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目的的神化和理想化,从普鲁塔克到19世纪德国人德罗伊森,都有类似的倾向,而认识到这一点,以现代史观还原可能更真实(至少是祛除了神化和政治上的理想化),这正是这本书出版至今已经历数十年,仍广受欢迎的原因。这本书阅读起来也非常流畅,不过如果对希腊古典时代及以前的城邦政治有大致的了解,可能更容易快速进入本书的主题。

经济

理解世界

广告与创意

  1. 《科学的广告》 这本书包含《科学的广告》和《我的广告生涯》两本小册子,作者是克劳德*霍普金斯。很难相信这是一本20世纪30年代写完的书,和书名要表达的一样,这是一本致力于将广告“科学化”或者“量化”的书籍。这可能也是最早讲述AB测试、小样本数据测试、交叉销售等思路的一本书,虽然如今看来很多想法或者指导原则已经司空见惯,但这也更让人觉得惊奇。两个小册子中,《我的广告生涯》更加生动有趣,当然克劳德对于工作的态度,如今的人可能并不一定能认同。这本书的主干:效果导向的原则,数量化的方法,对于当今的行业仍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 《奥格威谈广告》 奥格威是奥美的创始人,当过厨师、推销员、调查员、外交官和农夫,二战之后才进入广告行业,这本书大概写于上世纪80年代。和前辈克劳德比较起来,奥格威的文风更有意思,更具有故事性。奥格威和克劳德霍普金斯一致的地方是对于科学方法和效果的追求。因此也有人评价奥格威是“上过大学的霍普金斯”。书中用了更多如今仍然存在的品牌故事。书中关于宝洁的描述也非常有意思。宝洁如今仍然是最成功的消费品品牌,在这本上世纪80年代的书中已经可以窥见其特质。总体来说,由于互动广告的发展,关于效果广告的测度已经较之于之前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但从克劳德霍普金斯开始开创的这一指导理念,可以说仍然在发扬光大。
  3. 《设计行为学:让创意更有粘性》 这不是一个好书名,如果直接用“让创意更有粘性”无疑会更好。如果你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感觉自己的说/写/表达得非常好,但实际上应着聊聊,或者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听你在说什么。这本书的作者认为,沟通上的问题大部分出自“知识的诅咒”,懂得太多反而阻碍了传播。两位作者围绕6大层面: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用几乎每个人都能理解和使用的方式,介绍了如何让自己的想法更容易被接受和被传播。
  4. 《创意有魔力:如何相处好点子》 这是奥美英国公司老板写的一本书,但这本书和前辈奥格威、克劳德霍普金斯的书并不一样,这并不是一本广告业务本身的书。看起来更多是作者以进化生物学和行为金融学的核心思想,统领各种发生在广告行业的素材,告诉人们诉诸经济理性在很多场景下并不奏效,提倡避免用经济理性否定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因此,很多读者也会在评论中说,这本书有重复啰嗦之嫌。可能的确有一点,但这并不影响读者更全面地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这是一个小问题。不过,更多人其实会对作者英国式的思维表示怀疑,毕竟在作者论述的领域,更主流,或者更普遍的做法,是将任何非理性的行为纳入理性的思考框架,用笛卡尔式的方法将其纳入研究之中,正如行为经济学,虽然它研究的更多是非理性行为,但它本身是一门经济学理论。总的来书还是一本非常有启发的书。

其它

更新至 2023年2月

2022年阅读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