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央行数字货币的几个特点

2020/04/17 21:50 下午 posted in  Economic

本周央行在四地开始法定数字货币测试的消息漫天飞。央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已经研究了好几年了,今天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确认了测试正在进行,同时明确称正按照“双层运营、M0替代、可控匿名”的原则在推进。

结合央行穆长春2019年8月的演讲,以及此前与数字货币相关主管官员(范一飞,姚前)的表述,可以再次明确当前阶段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一些特点:

  1. 测试是封闭的 这意思测试中的DC/EP并不能流通到公开市场上,也不会对现有的人民币流通产生影响。

  2. M0替代 这个原则隐含着很多内容。首先从字面意义看央行数字货币是作为流通中现金的替代品,背后的含义是,虽然央行屡次提到技术路线中立,也就是不排斥区块链。但是,实际上要实现在零售市场可用,需要极高的并发,当前的公链的TPS是做不到的,Libra白皮书也只提到每秒1000笔,联盟链能做到1万笔就不错了。理论上采用多中心化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可以达到10万笔每秒,双十一网联的交易量级就是这个量级。但这个量级可以完全替代M0吗?显然不能,没有向上的空间。所以理论上当前阶段最合适的仍然是高性能数据库的技术路线。我理解央行说的“长期演进技术”,基本上可以表述为现在别想区块链了,也许以后可以

  3. 双层运营 双层运营的思路在2017年左右就相对明确了,所以才会有大行参与测试。这说的是数字货币的投放机制,是直接由央行投放给个人,还是由商业银行投放并向央行全额缴纳准备金。显然后者(双层投放)更适合国情,能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降低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4. 可控匿名 是什么意思?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数字货币的交易不会经过当前个人银行账户,是以账户松耦合的方式进行。第二次意思是,关键节点或者代理机构的记账是可追溯,不能完全匿名。但到一个什么度?现在看起来还不知道。但我敢打赌,它一定比你使用纸币更容易追溯和排查。

这样的数字货币有没有必要推出呢?反正我目前是没想到。M1和M2现在已经是数字化的了,非要把M0电子化,难道仅仅是让大家在没有网络的地方也可以使用?

实际上,我赞同周小川去年8月份观点,对于金融的新技术,不妨等一等,看看别人怎么做都来得及。

另外,周小川真是一位思想大师,比起保罗沃尔克,格林斯潘,伯南克等也毫不逊色。关于他对金融科技的观点,读者可以搜一下《信息科技发展与金融政策响应》,这是他一次演讲的整理稿去年发表在《第一财经日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