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5 Powered by MWeb, Theme used GitHub CSS, 备案号 京ICP备15007531号-2.
雨中故宫
有一些话题非常有意思。
比如说,自从学区房兴盛起来之后,就有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为什么学区房比学历昂贵得多?”
北京不少区域的房价可以说稳中有跌,但即使教委各种改革,学区房的热度还是很高的。如果你怀里揣着800万,大概只能在西城区找一个不能居住的学区房;如果是1500万,也许可以凑合住几年了。
——如果你有更多钱,有可能不会陷入到学区房的漩涡中。
此外还有衍生的话题,比如“为什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买不起可以进入北大清华的学区房?”
又比如说,高考季前后,总有不少人批评一些高校招生名额向北京倾斜,听起来好像北京的学生轻轻松松就能上北大清华一样。
但实际上,通过高考进入北大清华的本地学生只有300名左右(总数则要扩大一倍)。上个双一流,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
当然考虑到高中毕业生基数,北京进入北大清华,或者扩大到一本录取的概率,大概是一些考区的三倍。
这两个话题其实是有一些关联的。
买学区房的人都想自己的小孩进入北大清华;但买学区房的人以万计,入学北大清华的以百计。
人们都不理性吗?也许并不是。
王小波如今被引用得最广的一句话,是“生活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如果你是一个悲观的人,你可能觉得,大部分人可能只是还没有被生活“捶到”。
但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人们花大价钱买的并不是一个房子,而是一个对于子女人生的看涨期权。这个期权为什么贵?完全是因为到期日太长带来的波动价值。
大概过几年,家长们就发现这个期权的波动快速收敛了。到底是不是北大清华双一流的料,上完小学大概就能看出来。
但当你转手给第二个家长的时候,它又重新变成了一个12年的看涨期权,永无到期之日。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希望比黄金更贵。
无数个体的信心和投入汇聚在一块,并不会带来整体的改变。显然大家都买学区房并不会让北大清华每年多增几个招生名额,每年考上的数量永远都是数百个。
但当北京的家长听到别人说上北大清华容易的时候,他可能并不会有买学区房时候那种认同感。
他反而会告诉你前面的数据:在大约六七万考生中,仅仅有300人可以上北大清华。
有些东西是绝对的,有些是相对的;有些宏观的在统计意义上很容易看清,有些个体的则完全无法预知。但这完全无法阻止人们,人们前赴后继将生命力投入学区房,投入创业、投入股市,痴迷于在各种场景中下赌注,认为自己终将成功。
这些在细微之处展示了生活的真相,那是将随机与主动溶于一炉,然后迈向一个无可辩驳的尾声的过程。
这个角度说,所谓永远年轻,就是永远追求阿尔法。
Copyright © 2015 Powered by MWeb, Theme used GitHub CSS, 备案号 京ICP备150075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