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 “成功”的非主流解释

2025/02/12 12:52 下午

《黄仁勋:英伟达之芯》这本书赶上了热度。该书通过采访黄仁勋本人及200余位相关人士,试图还原其从台湾移民到美国、从洗碗工成长为全球科技巨擘的传奇历程,并剖析英伟达从显卡制造商跃升为AI芯片霸主的商业逻辑。

但和较为久远的人物传记不同,这类热门传记不仅仅解释了这些热门企业或者人物的一些特征,同时也非常鲜明地烙印了写作节点上的时代特色。比如,在AI问题上,什么是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在本书中,可能是AI伦理——即使它不一定经得起时间检验。

与谷歌、Meta等网络巨头不一样的是,英伟达是一家非常“工业化”的,在气质上非常不同的企业。既带宠物上班这种的点缀公司文化的故事,也没有仙童那样的传奇故事。英伟达的故事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是强大的工作伦理,所有人都为工作目标全力以赴。这里并不存在贝尔实验室、飞利浦实验室、谷歌或者类似的传奇故事,即宽松创造出更多灵感和成就——从这个角度看,英伟达不是一家传记中的典型硅谷企业。

在英特尔、AMD等公司的阴影中长大英伟达,另一个特点则是对另类路线的投资。显卡、或者图形加速卡、图形计算卡、GPU一直到最近10年都不是一个主流的芯片应用,并行计算一度也被认为是一个不太可能成功的领域。

从外界的角度看,英伟达的市场天花板扩大,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的PC游戏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加密货币的兴起,第三个阶段是AI。但从内部视角,或者本书的视角看,只有两个阶段:PC游戏(游戏显卡)阶段,以及工业化“并行计算”的阶段。在英伟达内部,几乎不会提及加密货币的影响。

第二阶段的一个标志性产品是CUDA,英伟达期待在PC游戏玩家之外为并行计算找到的客户,早期瞄准的客户其实是医疗、航天、工业仿真等需要大规模计算的客户,但一直到辛顿等人将神经网络用显卡重新发掘之前,大规模并行计算一直缺少高频、高密度的需求。

换个角度说,如果AI的科技树不是点在这个位置,英伟达可能只是一个中型体量的科技公司。英伟达并没有追逐AI,而是并行计算终于等到了发现自身价值的应用。

这本书也提到的黄仁勋有趣的公司管理方法,比如他要求公司全员发邮件告诉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5件事,据说很多趋势就是在这些邮件中发现的。